旧钢笔文学 > 古代言情 > 大明第一首辅

30-40
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
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.jiugangbi.com提供的《大明第一首辅》30-40(第30/41页)

人上来,如此便能大大捞一笔了。

    “是啊,扬州外城河泛滥,淹死了不少人,府学的不少人连同扬州富商去村子里赈灾了,冯知府请求减免今年夏税麦的折子也该送上来了。”李东阳叹气,“陛下此刻惦记着,那真是扬州之福。”

    朱祐樘惊诧:“死伤严重吗?怎么不见有折子递上来。”

    李东阳谨慎说道:“许是路上耽误了。”

    朱祐樘这下坐不住了,连连催促道:“去内阁看看,有没有扬州的折子。”

    这一找可不得了,没发现扬州水灾的奏折,倒是发现一道正在扬州督查的巡抚的折子,还有一道监察御史的弹劾。

    内容说是和扬州有关但关系也不大,主要是和宁王有牵连。

    宁王倒是安安分分待在封地,但是他的孙子跑到扬州啦!

    还摔了老百姓的一块玉佩,闹得可不好看了!

    要是在太祖年间,风宪官是不能随意上奏藩王过失,有小错那就是敕戒谕,要是放了大错,那就是召回京,进过会审,然后由皇帝定罪量刑。

    但在太宗皇帝的经营下,王府官开始承担起监察职责,只是随着藩王为非作歹的水平逐渐升高,地方机构权力一步步加强,地方三司、巡按巡抚和风宪官也参与到此事中。

    至此藩王的权力进一步收缩。

    但那都是监察官的事情,和权利中心的翰林院没有什么关系。

    李东阳的折子巧妙就巧妙在他没有直接去弹劾宁王,反而从通判杨棨的老母亲八十岁整寿说起。

    然后写信给御史他们,让他们来弹劾。

    “不过是摔了一块玉。”朱祐樘看着奏折,不悦说道,“何必如此兴师动众。”

    内阁首辅刘吉在前朝还是纸糊三阁老,耐弹刘棉花,在今朝倒是做起了直言不讳的角色。

    “上高郡王不在封地待着,随意外出不说,竟然还欺压百姓,听说那百姓是因为母亲病重才出来卖玉,如今却被郡王摔坏了,此事一旦开了头,陛下又该如何应对其余藩王外出之事。”他义正辞严劝诫着。

    朱祐樘不耐:“那爱卿想要如何?”

    刘吉眼珠子一转。

    如今内阁共有三位阁老,分别是刘吉、徐溥、刘健。

    他虽是首辅,却是个软滑头的,时时要跟在后面两位阁老身后,要他们先签字才肯署名。

    刘健是个性格暴烈的人,和他拍桌子那是常有的事情,也常常闹得不欢而散,但徐溥却是凝重有度的人,深受陛下信任,是整个内阁的主心骨。

    三人一收到就这两份弹劾先一步商讨过,刘健自然是要求严惩,恨不得杀鸡儆猴,杀一杀如今藩王的风头。

    刘吉在这事上看得格外清,他当过陛下的老师,知道他是个宽厚之人,极其维护皇家威严,严惩是绝不可能严惩的,就是藩王们破点油皮也要心疼半天的。

    徐溥虽觉得此事不妥,但还是要求把此事回禀给陛下,处罚则有陛下自己定夺,内阁不参与此事。

    为这事,刘健这个炮,筒还不高兴了好久,只是他们三人还没商量出章程来,陛下那边就要求看一下扬州的事情。

    刘健不想去,徐溥手边工作繁多,刘吉最喜欢见领导,所以自然就接过折子,屁颠屁颠来了。

    陛下如今一开口,刘吉就知道陛下是不高兴了,心中敲了一会鼓,随后谨慎开口:“此乃陛下家事,自然由陛下定夺。”

    朱祐樘这才缓了缓脸色。

    当时先帝去世,刘吉争议很大,但朱佑樘第一是心软他到底教过自己,第二则是喜欢他看得懂脸色的劲,这才一力把人留在内阁。

    “宁王不能约束自己的子嗣,就,罚俸一月吧。”他沉思片刻,“上高郡王不在封地待着跑到扬州玩耍去了,但毕竟年幼,回去让长辈训斥便是了。”

    刘吉点头应下,拍着马屁:“陛下仁爱。”

    “那个摊贩母亲的病可是治了?”一直不说话的李东阳忧心忡忡说道,“如今扬州正是梅雨季,正是病痛多生的季节,可别耽误了治病。”

    刘吉一头雾水,心中想着:我怎么知道,御史又没说!

    但他心里明白,按照藩王的德行,鬼才给你赔钱呢,没打你一顿已经是仁慈了。

    李东阳见他不说话,露出欲言又止的神色,随后轻轻叹了一口气:“恕微臣多言,内阁下发政令时,还请知府多多照看治下百姓,百姓疾苦,那些当父母官的可不能寒了百姓的心。”

    此事处理的不厚道,朱祐樘心里清楚,闻言,立刻怒道:“冯忠怎么回事,治下来了郡王不知道,城外淹水了不上折子,如此无用,要他在这个位置做什么!”

    刘吉呐呐哎了两声,没想到这火怎么就烧到倒霉催的扬州知府头上,虽有心做做好人,买买冯忠一个面子,也对得起他每年上供的礼品,但现在陛下正在气头上,他那里敢开口,只好装死不说话。

    “你们内阁去质询。”朱祐樘不悦说道,“这事到底怎么回事,到底受灾严不严重,是不是真的死了不少人,若是他不行,就给朕滚下来!”

    刘吉心中转了十八个弯,把这事仔细捋了捋,随后敏锐察觉出不对劲。

    他嘴里连连称是,临走前,却忍不住悄悄抬头看了一眼一侧的李东阳。

    李东阳低眉顺眼站着,最是恭顺不过。

    他出了大殿,摸了摸额头的冷汗,自觉自己是受了无妄之灾。

    “日头大,阁老小心。”有殷勤的小黄门给人打着伞。

    刘吉面上不动声色点了点头,走了几步,突然打开折子看了眼上折子弹劾之人的名字。

    ——湖广人!

    “晦气。”他低低骂了一声。

    打了一辈子鹰,倒是让人啄了眼。

    —— ——

    江芸芸赈灾回来后好几日都是神色凝重,连黎淳都发现不对劲了。

    “可是那日遇到什么难处。”他问。

    “我没有难处。”江芸芸说,“有难处的受灾的百姓,我每每想起老村长问我能不能减免税赋,手中的那份名单,我已经整理好,准备明日去府衙看看。”

    黎淳捋着胡子叹气:“风调雨顺是百姓最大的期望,偏这十来年,无灾不成年,不是南直隶就是浙江,就连偏远塞北都屡屡受灾,百姓连过个好日子都很难,也不知是哪里得罪老天爷了。”

    江芸芸语塞。

    这不是得罪老天爷,而是小冰河时期,天气变幻无常,加之封建王朝生产力不足,对外封闭,对内强压,皇帝也不是什么好人,上下不能齐心,自然不能安稳度过这一段反复无常的日子。

    “罢了,不说这些了,楠枝都把那日体验文章交上来了,你怎么还没上交。”黎淳话锋一转,不解问道。

    江芸芸没好意思说,自己这几天都造捣鼓农事的事情,便说道:“马上就交上来。”

    见她这么听话,黎淳又觉得自己催得太急了,又道:“也不用太着急。”

    江芸芸心虚,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:“已经写好了,只是想要再润色一番。”

    黎淳点头,看着她案桌前收拾干净的笔记和书本:“如今四书也都学过一遍,五经我不着急教,你先休息几日,把四书里的内容再巩固一遍,哪里有不懂再来问我,四书在科举中考试中占比不少,只有牢牢扎实了,后面学起来也就轻松了。”

    黎淳临走前仔细嘱咐着:“每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【旧钢笔文学】 jiugangbi.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
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

阅读页设置
背景颜色

默认

淡灰

深绿

橙黄

夜间

字体大小

旧钢笔文学   百度   搜狗搜索   必应搜索   神马搜索   360搜索

旧钢笔文学|完结小说阅读-你无需舟车劳顿, 书籍会带你领略天地之美。